内容简介:第一篇:我喜欢的一枚邮票作文 妈妈的朋友送给妈妈一本绿色封面的集邮册,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邮票。其中..
儿童教育,儿童教育网
本文《我最喜欢的一枚邮票作文500字》由小学生作文大全整理,仅供参考。如果觉得很不错,欢迎点评和分享~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! 06bc.com
第一篇:我喜欢的一枚邮票作文 copyright 06bc.com
妈妈的送给妈妈一本绿色封面的集邮册,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邮票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张纪念的邮票。
这是一张长方形的邮票,长约3厘米,宽约2厘米。上面画着一张黑亮亮的黑板,就像在等待着在上面播下知识的种子。黑板前面放着一张橙黄色的讲台,这张讲台陪伴着走过了多少岁月,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。讲台上放着一束娇艳的鲜花,绿叶衬托着红花,显得特别美丽。邮票的左上角写着这张邮票的面值:8分。右边还写着两行字:9月10日中国人民邮政。
这是一张为了纪念教师节在1986年发行的邮票。在家程其保等人的建议下,中央政府曾于1931年6月在南京中央大学举行了教师节的成立仪式。 儿童教育学习网
看到这里,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一位位老师亲切的面容: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,培育着我们新一代的幼苗。老师就像一根,默默地燃烧着,熔化了,却照亮了我们的道路。新长征的,老师立下了功劳。老师,我忘不了您那高大的身影,忘不了您在我取得好成绩时亲切的微笑,忘不了您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知识的种子……
儿童教育学习网
我会永远珍惜这枚的邮票。 儿童教育,儿童教育网
第二篇:我最喜欢的一枚邮票
儿童教育,儿童教育网
有一本精美的集邮册,里面有很多精美的邮票,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张两只的邮票,因为它的图案非常精美,我总是爱不释手。
06bc.com
这张邮票面植80分。邮票背景是一颗高大秀丽的树,开着一朵菊黄的大花,花芯是金黄色的,大花上还长着碧绿的长叶,还有的花瓣轻轻飘落在空中,看上去像一把大花伞上面开满了一朵朵充满活力的银春花,好像在说:“下了,下了,我们为你们挡雨。”还飘着花香,随着风儿一起飘荡。树上有两只在树枝上,好像是一对母女,左边的是鸟妈妈,右边的是鸟宝宝,它们在看风景,鸟妈妈好像在给鸟宝宝讲故`事,它们每天都这样,的在一起。 儿童教育学习网
每当我看到这张邮票,我都会想动物是人类的好,所以我们不能伤害小动物,要小动物,爱护小动物。 本文来自儿童教育学习网
由于对这枚邮票的认识,使我更加想了解关于鸟类的认识,。通过调查,我惊奇发现这种鸟长为14厘米,脸夹部左右一半有一个大斑,这是鸟最辩认的特征之一,肚子是白色的,尾呈小叉壮,浅褐色,非常可爱。
这么小的邮票,使我知道了许多新知识,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。 本文来自儿童教育学习网
第三篇:我爱邮票作文500字 copyright 06bc.com
我是个集邮迷,每当看到精美的邮票,总是想方设法得到它。 copyright 06bc.com
有一回,邮递员叔叔送信来了,我心想:这次,可能又有精美的邮票,我可不能放过。于是,我热情地跑上前去,对邮递员叔叔说:“叔叔,我们村的信就由我替你送吧。”邮递员叔叔说:“好的,你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。”说完,递给我几封信。 儿童教育学习网
我接过信,等邮递员叔叔走后,我便迫不及待地察看起来,嘿嘿,果然不出我所料,我在一个信封上发现了一枚精美的风景邮票。我一看收信人是我家邻居吴叔叔,便马上将邮票小心翼翼地撕下来,生怕撕破了,撕下后,又轻轻地装入口袋。将信逐一送到主人手中。
儿童教育学习网
第二天,吴叔叔的女儿到我家玩,玩着玩着,她说:“昨天,不知道谁这么缺德,把我们家信的信封上邮票给撕去了。”听了之后,我的脸一下子胀得通红。 儿童教育,儿童教育网
等吴叔叔女儿走后,我再也呆不住了,拿起邮票向吴叔叔家跑去。来到吴叔叔家,我对叔叔说:“叔叔,对不起,邮票是我撕的,因为邮票太漂亮了。”说着,把邮票递给吴叔叔。 本文来自儿童教育学习网
吴叔叔笑着说:“原来是你这个小集邮迷搞的鬼,你既然敢于承认错误,那我就把这张邮票送给你,作为奖励吧。”
本文来自儿童教育学习网
我听了之后,一蹦老高。
我爱邮票!
第四篇:我的邮票
本文来自儿童教育学习网
我是一个喜欢收藏邮票的人,当然就有许多的集邮册,每次翻看它们的时候,总会注意到一张邮票;
儿童教育学习网
这张邮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运动会,是小全张,全套有两枚。面值是200分,规格是400毫米的。发行时间是1997年10月12日,在河南邮电局印刷厂印刷。在这里我只第一张,第一章主要画的项目是铁饼,模糊一点的是、跳马和跳远。
1997年10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。那届运动会将是本世纪最大的综合性全国运动会。包括首次与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在内,有15000多名运动员、教练、领队来到上海参赛。
这次运动会,共设项目(大项)28个,(小项)319个。其中除武术外都是奥运会的项目!除帆船帆板之外,其他全在上海举行。 本文来自儿童教育学习网